csr.gigabyte.tw/build-eco-roof

Preview meta tags from the csr.gigabyte.tw website.

Linked Hostnames

5

Thumbnail

Search Engine Appearance

Google

https://csr.gigabyte.tw/build-eco-roof

打造專屬的生態屋頂

永續城市 - 打造專屬生態屋頂 21世紀都市匯集了50%的人口,聯合國預估2050 年人口將達96億,其中有 66%居住在都市,綠地逐漸被水泥叢林取代,便利的都市生活帶來了熱島效應、都市洪災、噪音、空氣污染、紊亂交通、糧食及能源危機、大量廢棄物 ,挑戰及考驗著未來都市規劃、城市永續所需等重大議題,尤其全球二氧化碳急速上升、溫度節節高升,極端氣後衝擊環境生態、人類的生活品質與生存空間,減緩氣候變遷帶來的危機,決定權有一半在你我手裡,改變現況,替未來多爭取些時間。 G-HOME技嘉永續生態屋頂於2013年6月正式啟用,對照G-HOME建置前後之屋頂,建置前像是一塊吸熱的鐵板,完工後則像是一塊大型海綿,除減緩都市熱島效應外,在自然環境及人文活動方面也展現卓越成效。有感於屋頂綠化對人與自然環境創造了寶貴的價值,我們集結屋頂綠化相關經驗,以淺顯易懂之方式,讓社會大眾更了解生態屋頂的美好,期望喚起更多有志一同的朋友投入推廣及建置,讓屋頂綠化不再是夢想,而是每個人只要有心都可以為保護環境、生態而努力,讓我們一起淨化心靈、美化人生,散播綠色幸福、感受自然的生命力。 綠化成功進行式 集眾多優點於一身的綠屋頂,仍有些令人裹足不前的顧慮,譬如說:建置經費、漏水問題及日後維護等,此篇就來談談這些狀況,為您破除心中疑慮,讓屋頂綠化不只是個嚮往,而能實際付諸行動。 屋頂綠化最常被提出的「核心問題是防水、排水」,抓漏或防漏問題存在於傳統透天厝或公寓大廈由來已久,主要原因包括:房屋老舊、建材自然老化而漏水,或設計不良而積水,導致防水層加速老化;其次是台灣位處多震地帶,地震後屋頂的小裂隙成為漏水源頭,如在屋頂有漏水疑慮之下,更讓人對屋頂綠化裹足不前,即使屋頂進行二次防水是否能一勞永逸呢?萬一綠化後屋頂漏水了,是否綠化的心血就全部化為烏有?這些都是屋頂綠化過程中最令人擔心的疑慮。  一般而言防水工程保固僅三年,當然特殊工法不在此限,三年不漏水保證足夠嗎?如防水保固僅三年,這樣屋頂綠化值得嗎? 但如果不處理漏水,房子的壽命必定大幅縮短,出現的滲水、瓷磚掉落、壁癌等問題,更讓人住的不健康。局部的防漏工程,常常事倍功半,因此分享二次防水的經驗供大家參考。 首先需評估屋頂的結構型式,以技嘉科技營運總部大樓為例,其頂樓地面為保麗龍水泥隔熱磚,該隔熱層僅以沾粘方式施工,因此進行二次防水工程前,需予以全數刨除,刨除方式建議以人工處理,以避免破壞原始之水泥保護層,當然每棟大樓或者一般陽台的頂樓結構不盡相同,其原則為「移除未穩固與結構層結合的地隔熱層或沾粘地磚」,並清理至原始結構層,過程中切記不可破壞原結構層,以避免未來施作的二次防水失敗,此工法絕對不可省略,否則二次防水後,可能因熱漲冷縮或內層原有積水,而致二次防水工程失敗。第二,原始表層移除後需確實清潔表面,不可遺留任何粉塵,讓結構層完全乾淨,後續施工才能牢固。第三,清除表層及施作水泥砂漿乾燥後建議施作架橋劑,讓原結構層與二次防水工程能緊密結合,以防止可能產生剝離的情形。 在防水的基本概念上,「疏導遠優於防堵」,故防範漏水的第一步是優化排水,而一般老舊屋頂在防水考慮上較少,日經月累的積水,考驗著頂樓的防水功力,並加速屋頂老化,因此二次防水工程中水泥砂漿鋪設時,應同步建立洩水坡度,且洩水坡度之方向亦需注意,主要是確保排水順暢才不會造成積水。根據相關法規,一般建物屋頂之洩水坡度須達到0.5%-1%(1/200~1/100),而綠屋頂洩水坡度應以2%(1/50)為最低限度。 綠屋頂完工之後,更要確保排水孔的通暢,以避免排水孔堵塞而積水,一般採用高腳落水頭來降低排水口被落葉堵塞的情形,若使用一般室內的平面落水頭,則日後需加強巡視排水口,以防堵塞。「G-HOME技嘉永續生態屋頂」也嘗試使用不同方式,薄層型綠化的屋凸於綠化周圍以空心磚隔離,排水孔周圍以方型鐵網罩住(如下圖),網目約0.5公分左右,此種設計施工便宜簡單,自己在家也可自行製作,以達低維護之目的,目前約兩年處理一次落葉並清除淤泥即可,但綠化種植之植物落葉較多時,則需增加維護次數,否則日久仍有堵塞風險。 在防範漏水方面,應確實進行蓄水測試,確保施工前及施工後的防水層已有妥善處理。一般測試方式為將排水孔堵住,蓄水10~20cm高度後靜置兩天,觀察四周有無滲水狀況,此測試需經較長時間,尤其是只有些微滲水狀況下,較長時間的蓄水,方可仔細確認防水工程是否成功,同時亦可去除疑慮或是責任歸屬問題。不論屋頂屋齡多少,在屋頂的綠化過程中,務必進行蓄水測試,以確保防水層的功能良好,這對無法搬動的覆土式綠屋頂尤其重要。 良好的防水工程需考量的細節非常多,進行防水工程前應一併考慮排水,以及後續的管理、維護問題,從設計時就將排水納入考量,後續的保養及維護工作即可簡化不少。 G-HOME技嘉永續生態屋頂於防水工程結束後,首先鋪設排保水板,排保水版的功能為保水、斷植物根系,於排保水板上鋪上不織布其目的是避免土層流失,減少排水孔附近淤積泥沙,植物之根系亦可透過不織布吸水。 思考新北市地處多震地帶,地震時女兒牆周邊的防水層常龜裂,為避免縫隙漏水,在設計時可預留屋頂四周的牆邊區域,當有漏水疑慮時即可直接檢修。以G-HOME技嘉永續生態屋頂為例,我們預留了牆邊30cm的距離不覆土,不僅為方便清潔落葉等雜質,更有利於查明漏水點,尤其是大面積綠化更應考量後續發生問題時的應變方式   覆土式屋頂或可採取模組化設計以簡化日後維護,可大幅避免屋頂再次漏水之疑慮與維修成本,提高建築物壽命與價值。   二次防水工程佔屋頂綠化的成本不少,,大面積施作之平均單價較小面積低,且樓層高低與施作難易度、材質、保固年限等,對成本差異影響極大。文中介紹之洩水坡度,除防水工程外尚需兩道水泥砂漿施作工程,故成本高出一般防水工程,因此建議貨比三家後再決定。 一般而言每平方米約1000元~2000元不等,此費用僅供參考,如原本的防水工程已非常好,則不一定要二次防水工程,只要運用前面提及的設計概念,即可省下一筆為數不小的成本。 「精緻型綠屋頂」投入之資金與成本通常較大,每平方米約5000元以上,其建築於建造設計時即考量屋頂負荷重量,同時需有專業施工團隊,一般既有建築若無此規劃,則不適合此種綠化方式,我們將討論的是如何以最低成本於既有建築綠化,透過不同的設計方式或DIY方式滿足住戶之需求。 全面覆土式綠化之「薄層式綠屋頂」,建置經費依面積大小依然有差異,不含防水之價格每平方公尺約在3000元上下,技嘉科技營運總部之生態屋頂即採取此種設計,可兼具成本、美觀與減輕屋頂負荷(每平方米150~250KG),甚至選用不同基材(如:疏伐木—低於50KG),幾乎可運用於一般住宅,不需擔心屋頂承載問題,若輔以盆栽式植栽設計,透過攀藤類植物運用與設計可大幅降低綠化成本及擴大綠化面積,其美化效果媲美精緻型綠屋頂,在管理維護上亦相對輕鬆如意。 屋頂綠化百利而無害,但需投入相當的資金,且如是住商大樓尚需全部同意方有實踐機會,需徹底溝通協調以消除大家的疑慮,讓綠化不只心中的夢想,而是能實際行動。 同時透過多元化設計(如:屋頂農園,休憩空間或採取部分綠化方式)來降低成本,運用多元化於一般住戶陽台或露台,不僅可美化環境,更可以最低成本讓家人享受及體驗綠化空間。 日後維護是屋頂綠化的最後一項疑慮,維護的難易及成本取決於屋頂綠化前之設計與規劃。基本款的薄層型綠屋頂,其設計目標就是低維護,不需修剪、澆水,而盆栽式的屋頂農園,令人神怡心醉的就是定時的觀察、澆水、採收。景觀盆栽或是精緻型綠屋頂的養護工作,則取決於植栽的選擇,如選擇落葉少、生長緩、病蟲害少的植栽即可降低日後的養護。 綠屋頂工法結構 此章節與讀者分享在籌備G-HOME技嘉永續生態屋頂的評估過程中,為瞭解屋頂綠化相關技術,各綠化方式之優劣及考量重點進行彙整,我們避開較艱澀技術之說明,以淺顯易懂方式與讀者分享技術及綠化經驗,未來讀者加入綠化行列時,即可減少摸索時間、降低綠化疑慮,加速選擇適合之設計方案或打造具特色之綠屋頂,享受事半功倍之成效。 覆土式綠屋頂著重於建築物防水,且需保水供植物生長,在多年之演進後已有漸趨一致的工法結構,其垂直分層及功能可見下圖與下表,某些廠商推出特殊的材料或施工法,但在其結構功能上原理都是相通的,由於各層材料與相對應的工法選擇多樣化,建議依個案需求、經費以及包商專業建議進行評估。除屋頂綠化覆土區域之排水外,周邊圍牆的收邊工法皆需注意,如此,日後之維護保養能更得心應手。 覆土式綠屋頂結構分層 植栽層植栽構成綠屋頂之景觀,選擇時須留意介質性質、深度以及日照程度等環境因素之搭配問題。 介質層



Bing

打造專屬的生態屋頂

https://csr.gigabyte.tw/build-eco-roof

永續城市 - 打造專屬生態屋頂 21世紀都市匯集了50%的人口,聯合國預估2050 年人口將達96億,其中有 66%居住在都市,綠地逐漸被水泥叢林取代,便利的都市生活帶來了熱島效應、都市洪災、噪音、空氣污染、紊亂交通、糧食及能源危機、大量廢棄物 ,挑戰及考驗著未來都市規劃、城市永續所需等重大議題,尤其全球二氧化碳急速上升、溫度節節高升,極端氣後衝擊環境生態、人類的生活品質與生存空間,減緩氣候變遷帶來的危機,決定權有一半在你我手裡,改變現況,替未來多爭取些時間。 G-HOME技嘉永續生態屋頂於2013年6月正式啟用,對照G-HOME建置前後之屋頂,建置前像是一塊吸熱的鐵板,完工後則像是一塊大型海綿,除減緩都市熱島效應外,在自然環境及人文活動方面也展現卓越成效。有感於屋頂綠化對人與自然環境創造了寶貴的價值,我們集結屋頂綠化相關經驗,以淺顯易懂之方式,讓社會大眾更了解生態屋頂的美好,期望喚起更多有志一同的朋友投入推廣及建置,讓屋頂綠化不再是夢想,而是每個人只要有心都可以為保護環境、生態而努力,讓我們一起淨化心靈、美化人生,散播綠色幸福、感受自然的生命力。 綠化成功進行式 集眾多優點於一身的綠屋頂,仍有些令人裹足不前的顧慮,譬如說:建置經費、漏水問題及日後維護等,此篇就來談談這些狀況,為您破除心中疑慮,讓屋頂綠化不只是個嚮往,而能實際付諸行動。 屋頂綠化最常被提出的「核心問題是防水、排水」,抓漏或防漏問題存在於傳統透天厝或公寓大廈由來已久,主要原因包括:房屋老舊、建材自然老化而漏水,或設計不良而積水,導致防水層加速老化;其次是台灣位處多震地帶,地震後屋頂的小裂隙成為漏水源頭,如在屋頂有漏水疑慮之下,更讓人對屋頂綠化裹足不前,即使屋頂進行二次防水是否能一勞永逸呢?萬一綠化後屋頂漏水了,是否綠化的心血就全部化為烏有?這些都是屋頂綠化過程中最令人擔心的疑慮。  一般而言防水工程保固僅三年,當然特殊工法不在此限,三年不漏水保證足夠嗎?如防水保固僅三年,這樣屋頂綠化值得嗎? 但如果不處理漏水,房子的壽命必定大幅縮短,出現的滲水、瓷磚掉落、壁癌等問題,更讓人住的不健康。局部的防漏工程,常常事倍功半,因此分享二次防水的經驗供大家參考。 首先需評估屋頂的結構型式,以技嘉科技營運總部大樓為例,其頂樓地面為保麗龍水泥隔熱磚,該隔熱層僅以沾粘方式施工,因此進行二次防水工程前,需予以全數刨除,刨除方式建議以人工處理,以避免破壞原始之水泥保護層,當然每棟大樓或者一般陽台的頂樓結構不盡相同,其原則為「移除未穩固與結構層結合的地隔熱層或沾粘地磚」,並清理至原始結構層,過程中切記不可破壞原結構層,以避免未來施作的二次防水失敗,此工法絕對不可省略,否則二次防水後,可能因熱漲冷縮或內層原有積水,而致二次防水工程失敗。第二,原始表層移除後需確實清潔表面,不可遺留任何粉塵,讓結構層完全乾淨,後續施工才能牢固。第三,清除表層及施作水泥砂漿乾燥後建議施作架橋劑,讓原結構層與二次防水工程能緊密結合,以防止可能產生剝離的情形。 在防水的基本概念上,「疏導遠優於防堵」,故防範漏水的第一步是優化排水,而一般老舊屋頂在防水考慮上較少,日經月累的積水,考驗著頂樓的防水功力,並加速屋頂老化,因此二次防水工程中水泥砂漿鋪設時,應同步建立洩水坡度,且洩水坡度之方向亦需注意,主要是確保排水順暢才不會造成積水。根據相關法規,一般建物屋頂之洩水坡度須達到0.5%-1%(1/200~1/100),而綠屋頂洩水坡度應以2%(1/50)為最低限度。 綠屋頂完工之後,更要確保排水孔的通暢,以避免排水孔堵塞而積水,一般採用高腳落水頭來降低排水口被落葉堵塞的情形,若使用一般室內的平面落水頭,則日後需加強巡視排水口,以防堵塞。「G-HOME技嘉永續生態屋頂」也嘗試使用不同方式,薄層型綠化的屋凸於綠化周圍以空心磚隔離,排水孔周圍以方型鐵網罩住(如下圖),網目約0.5公分左右,此種設計施工便宜簡單,自己在家也可自行製作,以達低維護之目的,目前約兩年處理一次落葉並清除淤泥即可,但綠化種植之植物落葉較多時,則需增加維護次數,否則日久仍有堵塞風險。 在防範漏水方面,應確實進行蓄水測試,確保施工前及施工後的防水層已有妥善處理。一般測試方式為將排水孔堵住,蓄水10~20cm高度後靜置兩天,觀察四周有無滲水狀況,此測試需經較長時間,尤其是只有些微滲水狀況下,較長時間的蓄水,方可仔細確認防水工程是否成功,同時亦可去除疑慮或是責任歸屬問題。不論屋頂屋齡多少,在屋頂的綠化過程中,務必進行蓄水測試,以確保防水層的功能良好,這對無法搬動的覆土式綠屋頂尤其重要。 良好的防水工程需考量的細節非常多,進行防水工程前應一併考慮排水,以及後續的管理、維護問題,從設計時就將排水納入考量,後續的保養及維護工作即可簡化不少。 G-HOME技嘉永續生態屋頂於防水工程結束後,首先鋪設排保水板,排保水版的功能為保水、斷植物根系,於排保水板上鋪上不織布其目的是避免土層流失,減少排水孔附近淤積泥沙,植物之根系亦可透過不織布吸水。 思考新北市地處多震地帶,地震時女兒牆周邊的防水層常龜裂,為避免縫隙漏水,在設計時可預留屋頂四周的牆邊區域,當有漏水疑慮時即可直接檢修。以G-HOME技嘉永續生態屋頂為例,我們預留了牆邊30cm的距離不覆土,不僅為方便清潔落葉等雜質,更有利於查明漏水點,尤其是大面積綠化更應考量後續發生問題時的應變方式   覆土式屋頂或可採取模組化設計以簡化日後維護,可大幅避免屋頂再次漏水之疑慮與維修成本,提高建築物壽命與價值。   二次防水工程佔屋頂綠化的成本不少,,大面積施作之平均單價較小面積低,且樓層高低與施作難易度、材質、保固年限等,對成本差異影響極大。文中介紹之洩水坡度,除防水工程外尚需兩道水泥砂漿施作工程,故成本高出一般防水工程,因此建議貨比三家後再決定。 一般而言每平方米約1000元~2000元不等,此費用僅供參考,如原本的防水工程已非常好,則不一定要二次防水工程,只要運用前面提及的設計概念,即可省下一筆為數不小的成本。 「精緻型綠屋頂」投入之資金與成本通常較大,每平方米約5000元以上,其建築於建造設計時即考量屋頂負荷重量,同時需有專業施工團隊,一般既有建築若無此規劃,則不適合此種綠化方式,我們將討論的是如何以最低成本於既有建築綠化,透過不同的設計方式或DIY方式滿足住戶之需求。 全面覆土式綠化之「薄層式綠屋頂」,建置經費依面積大小依然有差異,不含防水之價格每平方公尺約在3000元上下,技嘉科技營運總部之生態屋頂即採取此種設計,可兼具成本、美觀與減輕屋頂負荷(每平方米150~250KG),甚至選用不同基材(如:疏伐木—低於50KG),幾乎可運用於一般住宅,不需擔心屋頂承載問題,若輔以盆栽式植栽設計,透過攀藤類植物運用與設計可大幅降低綠化成本及擴大綠化面積,其美化效果媲美精緻型綠屋頂,在管理維護上亦相對輕鬆如意。 屋頂綠化百利而無害,但需投入相當的資金,且如是住商大樓尚需全部同意方有實踐機會,需徹底溝通協調以消除大家的疑慮,讓綠化不只心中的夢想,而是能實際行動。 同時透過多元化設計(如:屋頂農園,休憩空間或採取部分綠化方式)來降低成本,運用多元化於一般住戶陽台或露台,不僅可美化環境,更可以最低成本讓家人享受及體驗綠化空間。 日後維護是屋頂綠化的最後一項疑慮,維護的難易及成本取決於屋頂綠化前之設計與規劃。基本款的薄層型綠屋頂,其設計目標就是低維護,不需修剪、澆水,而盆栽式的屋頂農園,令人神怡心醉的就是定時的觀察、澆水、採收。景觀盆栽或是精緻型綠屋頂的養護工作,則取決於植栽的選擇,如選擇落葉少、生長緩、病蟲害少的植栽即可降低日後的養護。 綠屋頂工法結構 此章節與讀者分享在籌備G-HOME技嘉永續生態屋頂的評估過程中,為瞭解屋頂綠化相關技術,各綠化方式之優劣及考量重點進行彙整,我們避開較艱澀技術之說明,以淺顯易懂方式與讀者分享技術及綠化經驗,未來讀者加入綠化行列時,即可減少摸索時間、降低綠化疑慮,加速選擇適合之設計方案或打造具特色之綠屋頂,享受事半功倍之成效。 覆土式綠屋頂著重於建築物防水,且需保水供植物生長,在多年之演進後已有漸趨一致的工法結構,其垂直分層及功能可見下圖與下表,某些廠商推出特殊的材料或施工法,但在其結構功能上原理都是相通的,由於各層材料與相對應的工法選擇多樣化,建議依個案需求、經費以及包商專業建議進行評估。除屋頂綠化覆土區域之排水外,周邊圍牆的收邊工法皆需注意,如此,日後之維護保養能更得心應手。 覆土式綠屋頂結構分層 植栽層植栽構成綠屋頂之景觀,選擇時須留意介質性質、深度以及日照程度等環境因素之搭配問題。 介質層



DuckDuckGo

https://csr.gigabyte.tw/build-eco-roof

打造專屬的生態屋頂

永續城市 - 打造專屬生態屋頂 21世紀都市匯集了50%的人口,聯合國預估2050 年人口將達96億,其中有 66%居住在都市,綠地逐漸被水泥叢林取代,便利的都市生活帶來了熱島效應、都市洪災、噪音、空氣污染、紊亂交通、糧食及能源危機、大量廢棄物 ,挑戰及考驗著未來都市規劃、城市永續所需等重大議題,尤其全球二氧化碳急速上升、溫度節節高升,極端氣後衝擊環境生態、人類的生活品質與生存空間,減緩氣候變遷帶來的危機,決定權有一半在你我手裡,改變現況,替未來多爭取些時間。 G-HOME技嘉永續生態屋頂於2013年6月正式啟用,對照G-HOME建置前後之屋頂,建置前像是一塊吸熱的鐵板,完工後則像是一塊大型海綿,除減緩都市熱島效應外,在自然環境及人文活動方面也展現卓越成效。有感於屋頂綠化對人與自然環境創造了寶貴的價值,我們集結屋頂綠化相關經驗,以淺顯易懂之方式,讓社會大眾更了解生態屋頂的美好,期望喚起更多有志一同的朋友投入推廣及建置,讓屋頂綠化不再是夢想,而是每個人只要有心都可以為保護環境、生態而努力,讓我們一起淨化心靈、美化人生,散播綠色幸福、感受自然的生命力。 綠化成功進行式 集眾多優點於一身的綠屋頂,仍有些令人裹足不前的顧慮,譬如說:建置經費、漏水問題及日後維護等,此篇就來談談這些狀況,為您破除心中疑慮,讓屋頂綠化不只是個嚮往,而能實際付諸行動。 屋頂綠化最常被提出的「核心問題是防水、排水」,抓漏或防漏問題存在於傳統透天厝或公寓大廈由來已久,主要原因包括:房屋老舊、建材自然老化而漏水,或設計不良而積水,導致防水層加速老化;其次是台灣位處多震地帶,地震後屋頂的小裂隙成為漏水源頭,如在屋頂有漏水疑慮之下,更讓人對屋頂綠化裹足不前,即使屋頂進行二次防水是否能一勞永逸呢?萬一綠化後屋頂漏水了,是否綠化的心血就全部化為烏有?這些都是屋頂綠化過程中最令人擔心的疑慮。  一般而言防水工程保固僅三年,當然特殊工法不在此限,三年不漏水保證足夠嗎?如防水保固僅三年,這樣屋頂綠化值得嗎? 但如果不處理漏水,房子的壽命必定大幅縮短,出現的滲水、瓷磚掉落、壁癌等問題,更讓人住的不健康。局部的防漏工程,常常事倍功半,因此分享二次防水的經驗供大家參考。 首先需評估屋頂的結構型式,以技嘉科技營運總部大樓為例,其頂樓地面為保麗龍水泥隔熱磚,該隔熱層僅以沾粘方式施工,因此進行二次防水工程前,需予以全數刨除,刨除方式建議以人工處理,以避免破壞原始之水泥保護層,當然每棟大樓或者一般陽台的頂樓結構不盡相同,其原則為「移除未穩固與結構層結合的地隔熱層或沾粘地磚」,並清理至原始結構層,過程中切記不可破壞原結構層,以避免未來施作的二次防水失敗,此工法絕對不可省略,否則二次防水後,可能因熱漲冷縮或內層原有積水,而致二次防水工程失敗。第二,原始表層移除後需確實清潔表面,不可遺留任何粉塵,讓結構層完全乾淨,後續施工才能牢固。第三,清除表層及施作水泥砂漿乾燥後建議施作架橋劑,讓原結構層與二次防水工程能緊密結合,以防止可能產生剝離的情形。 在防水的基本概念上,「疏導遠優於防堵」,故防範漏水的第一步是優化排水,而一般老舊屋頂在防水考慮上較少,日經月累的積水,考驗著頂樓的防水功力,並加速屋頂老化,因此二次防水工程中水泥砂漿鋪設時,應同步建立洩水坡度,且洩水坡度之方向亦需注意,主要是確保排水順暢才不會造成積水。根據相關法規,一般建物屋頂之洩水坡度須達到0.5%-1%(1/200~1/100),而綠屋頂洩水坡度應以2%(1/50)為最低限度。 綠屋頂完工之後,更要確保排水孔的通暢,以避免排水孔堵塞而積水,一般採用高腳落水頭來降低排水口被落葉堵塞的情形,若使用一般室內的平面落水頭,則日後需加強巡視排水口,以防堵塞。「G-HOME技嘉永續生態屋頂」也嘗試使用不同方式,薄層型綠化的屋凸於綠化周圍以空心磚隔離,排水孔周圍以方型鐵網罩住(如下圖),網目約0.5公分左右,此種設計施工便宜簡單,自己在家也可自行製作,以達低維護之目的,目前約兩年處理一次落葉並清除淤泥即可,但綠化種植之植物落葉較多時,則需增加維護次數,否則日久仍有堵塞風險。 在防範漏水方面,應確實進行蓄水測試,確保施工前及施工後的防水層已有妥善處理。一般測試方式為將排水孔堵住,蓄水10~20cm高度後靜置兩天,觀察四周有無滲水狀況,此測試需經較長時間,尤其是只有些微滲水狀況下,較長時間的蓄水,方可仔細確認防水工程是否成功,同時亦可去除疑慮或是責任歸屬問題。不論屋頂屋齡多少,在屋頂的綠化過程中,務必進行蓄水測試,以確保防水層的功能良好,這對無法搬動的覆土式綠屋頂尤其重要。 良好的防水工程需考量的細節非常多,進行防水工程前應一併考慮排水,以及後續的管理、維護問題,從設計時就將排水納入考量,後續的保養及維護工作即可簡化不少。 G-HOME技嘉永續生態屋頂於防水工程結束後,首先鋪設排保水板,排保水版的功能為保水、斷植物根系,於排保水板上鋪上不織布其目的是避免土層流失,減少排水孔附近淤積泥沙,植物之根系亦可透過不織布吸水。 思考新北市地處多震地帶,地震時女兒牆周邊的防水層常龜裂,為避免縫隙漏水,在設計時可預留屋頂四周的牆邊區域,當有漏水疑慮時即可直接檢修。以G-HOME技嘉永續生態屋頂為例,我們預留了牆邊30cm的距離不覆土,不僅為方便清潔落葉等雜質,更有利於查明漏水點,尤其是大面積綠化更應考量後續發生問題時的應變方式   覆土式屋頂或可採取模組化設計以簡化日後維護,可大幅避免屋頂再次漏水之疑慮與維修成本,提高建築物壽命與價值。   二次防水工程佔屋頂綠化的成本不少,,大面積施作之平均單價較小面積低,且樓層高低與施作難易度、材質、保固年限等,對成本差異影響極大。文中介紹之洩水坡度,除防水工程外尚需兩道水泥砂漿施作工程,故成本高出一般防水工程,因此建議貨比三家後再決定。 一般而言每平方米約1000元~2000元不等,此費用僅供參考,如原本的防水工程已非常好,則不一定要二次防水工程,只要運用前面提及的設計概念,即可省下一筆為數不小的成本。 「精緻型綠屋頂」投入之資金與成本通常較大,每平方米約5000元以上,其建築於建造設計時即考量屋頂負荷重量,同時需有專業施工團隊,一般既有建築若無此規劃,則不適合此種綠化方式,我們將討論的是如何以最低成本於既有建築綠化,透過不同的設計方式或DIY方式滿足住戶之需求。 全面覆土式綠化之「薄層式綠屋頂」,建置經費依面積大小依然有差異,不含防水之價格每平方公尺約在3000元上下,技嘉科技營運總部之生態屋頂即採取此種設計,可兼具成本、美觀與減輕屋頂負荷(每平方米150~250KG),甚至選用不同基材(如:疏伐木—低於50KG),幾乎可運用於一般住宅,不需擔心屋頂承載問題,若輔以盆栽式植栽設計,透過攀藤類植物運用與設計可大幅降低綠化成本及擴大綠化面積,其美化效果媲美精緻型綠屋頂,在管理維護上亦相對輕鬆如意。 屋頂綠化百利而無害,但需投入相當的資金,且如是住商大樓尚需全部同意方有實踐機會,需徹底溝通協調以消除大家的疑慮,讓綠化不只心中的夢想,而是能實際行動。 同時透過多元化設計(如:屋頂農園,休憩空間或採取部分綠化方式)來降低成本,運用多元化於一般住戶陽台或露台,不僅可美化環境,更可以最低成本讓家人享受及體驗綠化空間。 日後維護是屋頂綠化的最後一項疑慮,維護的難易及成本取決於屋頂綠化前之設計與規劃。基本款的薄層型綠屋頂,其設計目標就是低維護,不需修剪、澆水,而盆栽式的屋頂農園,令人神怡心醉的就是定時的觀察、澆水、採收。景觀盆栽或是精緻型綠屋頂的養護工作,則取決於植栽的選擇,如選擇落葉少、生長緩、病蟲害少的植栽即可降低日後的養護。 綠屋頂工法結構 此章節與讀者分享在籌備G-HOME技嘉永續生態屋頂的評估過程中,為瞭解屋頂綠化相關技術,各綠化方式之優劣及考量重點進行彙整,我們避開較艱澀技術之說明,以淺顯易懂方式與讀者分享技術及綠化經驗,未來讀者加入綠化行列時,即可減少摸索時間、降低綠化疑慮,加速選擇適合之設計方案或打造具特色之綠屋頂,享受事半功倍之成效。 覆土式綠屋頂著重於建築物防水,且需保水供植物生長,在多年之演進後已有漸趨一致的工法結構,其垂直分層及功能可見下圖與下表,某些廠商推出特殊的材料或施工法,但在其結構功能上原理都是相通的,由於各層材料與相對應的工法選擇多樣化,建議依個案需求、經費以及包商專業建議進行評估。除屋頂綠化覆土區域之排水外,周邊圍牆的收邊工法皆需注意,如此,日後之維護保養能更得心應手。 覆土式綠屋頂結構分層 植栽層植栽構成綠屋頂之景觀,選擇時須留意介質性質、深度以及日照程度等環境因素之搭配問題。 介質層

  • General Meta Tags

    8
    • title
      打造專屬的生態屋頂 – 永續發展資訊網 – GIGABYTE
    • X-UA-Compatible
      IE=edge
    • Content-Type
      text/html; charset=utf-8
    • viewport
      width=device-width, initial-scale=1
    • generator
      WordPress 5.4.16
  • Open Graph Meta Tags

    6
    • og:title
      打造專屬的生態屋頂
    • og:type
      article
    • og:url
      https://csr.gigabyte.tw/build-eco-roof/
    • og:site_name
      永續發展資訊網 - GIGABYTE
    • og:description
      永續城市 - 打造專屬生態屋頂 21世紀都市匯集了50%的人口,聯合國預估2050 年人口將達96億,其中有 66%居住在都市,綠地逐漸被水泥叢林取代,便利的都市生活帶來了熱島效應、都市洪災、噪音、空氣污染、紊亂交通、糧食及能源危機、大量廢棄物 ,挑戰及考驗著未來都市規劃、城市永續所需等重大議題,尤其全球二氧化碳急速上升、溫度節節高升,極端氣後衝擊環境生態、人類的生活品質與生存空間,減緩氣候變遷帶來的危機,決定權有一半在你我手裡,改變現況,替未來多爭取些時間。 G-HOME技嘉永續生態屋頂於2013年6月正式啟用,對照G-HOME建置前後之屋頂,建置前像是一塊吸熱的鐵板,完工後則像是一塊大型海綿,除減緩都市熱島效應外,在自然環境及人文活動方面也展現卓越成效。有感於屋頂綠化對人與自然環境創造了寶貴的價值,我們集結屋頂綠化相關經驗,以淺顯易懂之方式,讓社會大眾更了解生態屋頂的美好,期望喚起更多有志一同的朋友投入推廣及建置,讓屋頂綠化不再是夢想,而是每個人只要有心都可以為保護環境、生態而努力,讓我們一起淨化心靈、美化人生,散播綠色幸福、感受自然的生命力。 綠化成功進行式 集眾多優點於一身的綠屋頂,仍有些令人裹足不前的顧慮,譬如說:建置經費、漏水問題及日後維護等,此篇就來談談這些狀況,為您破除心中疑慮,讓屋頂綠化不只是個嚮往,而能實際付諸行動。 屋頂綠化最常被提出的「核心問題是防水、排水」,抓漏或防漏問題存在於傳統透天厝或公寓大廈由來已久,主要原因包括:房屋老舊、建材自然老化而漏水,或設計不良而積水,導致防水層加速老化;其次是台灣位處多震地帶,地震後屋頂的小裂隙成為漏水源頭,如在屋頂有漏水疑慮之下,更讓人對屋頂綠化裹足不前,即使屋頂進行二次防水是否能一勞永逸呢?萬一綠化後屋頂漏水了,是否綠化的心血就全部化為烏有?這些都是屋頂綠化過程中最令人擔心的疑慮。  一般而言防水工程保固僅三年,當然特殊工法不在此限,三年不漏水保證足夠嗎?如防水保固僅三年,這樣屋頂綠化值得嗎? 但如果不處理漏水,房子的壽命必定大幅縮短,出現的滲水、瓷磚掉落、壁癌等問題,更讓人住的不健康。局部的防漏工程,常常事倍功半,因此分享二次防水的經驗供大家參考。 首先需評估屋頂的結構型式,以技嘉科技營運總部大樓為例,其頂樓地面為保麗龍水泥隔熱磚,該隔熱層僅以沾粘方式施工,因此進行二次防水工程前,需予以全數刨除,刨除方式建議以人工處理,以避免破壞原始之水泥保護層,當然每棟大樓或者一般陽台的頂樓結構不盡相同,其原則為「移除未穩固與結構層結合的地隔熱層或沾粘地磚」,並清理至原始結構層,過程中切記不可破壞原結構層,以避免未來施作的二次防水失敗,此工法絕對不可省略,否則二次防水後,可能因熱漲冷縮或內層原有積水,而致二次防水工程失敗。第二,原始表層移除後需確實清潔表面,不可遺留任何粉塵,讓結構層完全乾淨,後續施工才能牢固。第三,清除表層及施作水泥砂漿乾燥後建議施作架橋劑,讓原結構層與二次防水工程能緊密結合,以防止可能產生剝離的情形。 在防水的基本概念上,「疏導遠優於防堵」,故防範漏水的第一步是優化排水,而一般老舊屋頂在防水考慮上較少,日經月累的積水,考驗著頂樓的防水功力,並加速屋頂老化,因此二次防水工程中水泥砂漿鋪設時,應同步建立洩水坡度,且洩水坡度之方向亦需注意,主要是確保排水順暢才不會造成積水。根據相關法規,一般建物屋頂之洩水坡度須達到0.5%-1%(1/200~1/100),而綠屋頂洩水坡度應以2%(1/50)為最低限度。 綠屋頂完工之後,更要確保排水孔的通暢,以避免排水孔堵塞而積水,一般採用高腳落水頭來降低排水口被落葉堵塞的情形,若使用一般室內的平面落水頭,則日後需加強巡視排水口,以防堵塞。「G-HOME技嘉永續生態屋頂」也嘗試使用不同方式,薄層型綠化的屋凸於綠化周圍以空心磚隔離,排水孔周圍以方型鐵網罩住(如下圖),網目約0.5公分左右,此種設計施工便宜簡單,自己在家也可自行製作,以達低維護之目的,目前約兩年處理一次落葉並清除淤泥即可,但綠化種植之植物落葉較多時,則需增加維護次數,否則日久仍有堵塞風險。 在防範漏水方面,應確實進行蓄水測試,確保施工前及施工後的防水層已有妥善處理。一般測試方式為將排水孔堵住,蓄水10~20cm高度後靜置兩天,觀察四周有無滲水狀況,此測試需經較長時間,尤其是只有些微滲水狀況下,較長時間的蓄水,方可仔細確認防水工程是否成功,同時亦可去除疑慮或是責任歸屬問題。不論屋頂屋齡多少,在屋頂的綠化過程中,務必進行蓄水測試,以確保防水層的功能良好,這對無法搬動的覆土式綠屋頂尤其重要。 良好的防水工程需考量的細節非常多,進行防水工程前應一併考慮排水,以及後續的管理、維護問題,從設計時就將排水納入考量,後續的保養及維護工作即可簡化不少。 G-HOME技嘉永續生態屋頂於防水工程結束後,首先鋪設排保水板,排保水版的功能為保水、斷植物根系,於排保水板上鋪上不織布其目的是避免土層流失,減少排水孔附近淤積泥沙,植物之根系亦可透過不織布吸水。 思考新北市地處多震地帶,地震時女兒牆周邊的防水層常龜裂,為避免縫隙漏水,在設計時可預留屋頂四周的牆邊區域,當有漏水疑慮時即可直接檢修。以G-HOME技嘉永續生態屋頂為例,我們預留了牆邊30cm的距離不覆土,不僅為方便清潔落葉等雜質,更有利於查明漏水點,尤其是大面積綠化更應考量後續發生問題時的應變方式   覆土式屋頂或可採取模組化設計以簡化日後維護,可大幅避免屋頂再次漏水之疑慮與維修成本,提高建築物壽命與價值。   二次防水工程佔屋頂綠化的成本不少,,大面積施作之平均單價較小面積低,且樓層高低與施作難易度、材質、保固年限等,對成本差異影響極大。文中介紹之洩水坡度,除防水工程外尚需兩道水泥砂漿施作工程,故成本高出一般防水工程,因此建議貨比三家後再決定。 一般而言每平方米約1000元~2000元不等,此費用僅供參考,如原本的防水工程已非常好,則不一定要二次防水工程,只要運用前面提及的設計概念,即可省下一筆為數不小的成本。 「精緻型綠屋頂」投入之資金與成本通常較大,每平方米約5000元以上,其建築於建造設計時即考量屋頂負荷重量,同時需有專業施工團隊,一般既有建築若無此規劃,則不適合此種綠化方式,我們將討論的是如何以最低成本於既有建築綠化,透過不同的設計方式或DIY方式滿足住戶之需求。 全面覆土式綠化之「薄層式綠屋頂」,建置經費依面積大小依然有差異,不含防水之價格每平方公尺約在3000元上下,技嘉科技營運總部之生態屋頂即採取此種設計,可兼具成本、美觀與減輕屋頂負荷(每平方米150~250KG),甚至選用不同基材(如:疏伐木—低於50KG),幾乎可運用於一般住宅,不需擔心屋頂承載問題,若輔以盆栽式植栽設計,透過攀藤類植物運用與設計可大幅降低綠化成本及擴大綠化面積,其美化效果媲美精緻型綠屋頂,在管理維護上亦相對輕鬆如意。 屋頂綠化百利而無害,但需投入相當的資金,且如是住商大樓尚需全部同意方有實踐機會,需徹底溝通協調以消除大家的疑慮,讓綠化不只心中的夢想,而是能實際行動。 同時透過多元化設計(如:屋頂農園,休憩空間或採取部分綠化方式)來降低成本,運用多元化於一般住戶陽台或露台,不僅可美化環境,更可以最低成本讓家人享受及體驗綠化空間。 日後維護是屋頂綠化的最後一項疑慮,維護的難易及成本取決於屋頂綠化前之設計與規劃。基本款的薄層型綠屋頂,其設計目標就是低維護,不需修剪、澆水,而盆栽式的屋頂農園,令人神怡心醉的就是定時的觀察、澆水、採收。景觀盆栽或是精緻型綠屋頂的養護工作,則取決於植栽的選擇,如選擇落葉少、生長緩、病蟲害少的植栽即可降低日後的養護。 綠屋頂工法結構 此章節與讀者分享在籌備G-HOME技嘉永續生態屋頂的評估過程中,為瞭解屋頂綠化相關技術,各綠化方式之優劣及考量重點進行彙整,我們避開較艱澀技術之說明,以淺顯易懂方式與讀者分享技術及綠化經驗,未來讀者加入綠化行列時,即可減少摸索時間、降低綠化疑慮,加速選擇適合之設計方案或打造具特色之綠屋頂,享受事半功倍之成效。 覆土式綠屋頂著重於建築物防水,且需保水供植物生長,在多年之演進後已有漸趨一致的工法結構,其垂直分層及功能可見下圖與下表,某些廠商推出特殊的材料或施工法,但在其結構功能上原理都是相通的,由於各層材料與相對應的工法選擇多樣化,建議依個案需求、經費以及包商專業建議進行評估。除屋頂綠化覆土區域之排水外,周邊圍牆的收邊工法皆需注意,如此,日後之維護保養能更得心應手。 覆土式綠屋頂結構分層 植栽層植栽構成綠屋頂之景觀,選擇時須留意介質性質、深度以及日照程度等環境因素之搭配問題。 介質層
  • Link Tags

    25
    • EditURI
      https://csr.gigabyte.tw/xmlrpc.php?rsd
    • alternate
      https://csr.gigabyte.tw/feed/
    • alternate
      https://csr.gigabyte.tw/comments/feed/
    • alternate
      https://csr.gigabyte.tw/wp-json/oembed/1.0/embed?url=https%3A%2F%2Fcsr.gigabyte.tw%2Fbuild-eco-roof%2F
    • alternate
      https://csr.gigabyte.tw/wp-json/oembed/1.0/embed?url=https%3A%2F%2Fcsr.gigabyte.tw%2Fbuild-eco-roof%2F&format=xml

Emails

1

Links

60